招商银行信用卡账单每月几号发到邮箱?

作者:省呗 来源:省呗 2017-12-27 浏览量:29949

当信用卡的账单寄送从传统的纸质账单变为如今的电子账单,信用卡用户对账单达到日的关注度也就有了大幅度提高,毕竟电子账单的收寄是同步的,这也是招商银行的信用卡账单所比较常见的寄送方式,相信这也是其信用卡用户所比较喜闻乐见的账单获取方式,而具体的到达日期则需要根据银行的发送时间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。

0957.jpg

电子账单便捷性

目前来看,信用卡用户大部分都会选择电子账单,这跟其所体现出来的便捷性优势有着密切关系,如果是纸质账单的寄送,不但到达时间会延后,而且丢失的概率也是相对较大的,从这个角度来说,只要条件允许还时选择电子账单最为实用 ,因为只要账单日后的三天左右就能够收到银行实时寄送的当月账单,这对刷卡信息的核对也是极具参考价值的。

账单寄送方式

虽然电子账单的便捷性优势已经得到了直观的体现,但实际上信用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诉求选择合适的账单类型,毕竟银行的账单寄送分为纸质账单和电子账单两种形式,虽然在寄送时效上各不相同,但是在数据准确率上是完全一致的,这也是信用卡用户有着不同选择的原因所在,毕竟在经过了持续的流程完善以后,账单寄送已经具备了极高的专业水准。

提高数据精准度

显而易见,信用卡账单的寄送方式是可以灵活选择的,招商银行的电子账单在到达时效上已经实现了同步性,只要用户预留的电子邮箱是正确的,就能够在银行发出账单以后几乎同时受到相关数据信息。

 


延伸阅读:

建设银行信用卡“0账单”你了解多少?作用如下

不知有多少建行卡友是否清楚信用卡“0账单”,0账单是什么意思呢?简单点说就是在建行信用卡账单日前还清信用卡即可,出来的账单金额为0,等账单日出来之后再消费。那么信用卡0账单有什么作用呢?不懂得卡友一起来了解下吧。

  1、0账单大法对降信报负债有效。信用卡额度不仅仅看的是负债率,也看额度的使用率、持卡人资质因素账单的多样性、等综合信息,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,不能一慨而论。

  2、0账单对申请房贷车贷、信用卡有效。在额度、申请新的信用卡的时候,银行会参考你已有额度的使用情况。如果你的信用卡长期使用下来负债率接近100%,这种情况,对你后续贷款、申请新信用卡或者额度,通通都是减分项。

  3、如果长期透支大额的信用卡,银行可能认为你是一个高风险用户,资金紧缺,轻则拒卡,重则拒贷。那如何将自己隐藏成不是高风险用户,0账单能解决。也就是说,各银行报送给人民银行的征信记录中显示“应还款额为0”。说明一点就是银行认为你没有负债,贷款审批会容易得多。

  4、申请信用卡同理。如果你的信用卡连续几个月负债率高于90%,可能申卡直接被拒。这个时候,你可以做两三个月的0账单,再去申请就容易得多了。当然,这只是银行审核的一个维度,至于能不能下,还要看你其他的硬件。

  目前主流的看法就是:0账单其实是掩耳盗铃,即使账单日前还完欠款征信做成0账单,但是你的消费记录银行还是知道的。所以省呗君建议:0账单不合适新手,信用卡老用户一般会用的更好!

信用卡账单日有蹊跷 退款不一定能抵消账单

信用卡账单日还有蹊跷?这是很多卡友不解的地方。我们不妨先看这条说明:如果信用卡交易发生退款,成功退款的时间在当期账单日之前,就可以充抵该笔消费;反之,如果是信用卡账单日后到账的退款,则无法视作还款,只能记入之后一期的账单。

  这就涉及到信用卡退款的“小知识”,即如果信用卡交易发生退款,成功退款的时间在当期账单日之前,就可以充抵该笔消费;反之,如果是信用卡账单日后到账的退款,则无法视作还款,只能记入之后一期的账单。

  退款不能及时抵消上月账单,是银行设的圈套?

  如果从银行的角度来看,任何持卡人只要每月都进行一次消费后退款的大额交易,就相当于是永久性地无偿占用了。这笔资金,既不用还款,也无添加不良信用记录的担心。而银行则面临着永远都收不回还款的风险。

  我们应该如何规避这种风险?

  (1) 退款抵消费小心违约金惩罚

  涉及“临界”账单日退款的情况,不论金额大小,持卡人都要密切关注退款的到账日期。如果“想当然”地认为已经退款成功,并抵消了上月账单,而造成少还、漏还的问题,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未全额还款所产生的利息、违约金等不必要的花费,还会在征信系统上留下未及时还款的记录。

  (2)退款后应及时关注账户余额

  省呗君提示:如果在线上退款时,退回原信用卡操作因种种原因失败了(例如:信用卡注销、挂失等情况),那么钱款会充值到支付宝账户中,而不是再次进行相同的操作使钱款充入信用卡中。所以,退款发生时,建议持卡人同时关注支付宝账户余额及信用卡明细的变化,以免让资金“错位”。

【版权声明】 本文为网络综合整理文章,若有权属异议请联系我们。您可以通过官网(www.shengbeitech.com)下方“联系我们”页面,与我们取得联系。

热门文章